高温环境工装采购必须关注的散热结构
高温作业工装不是“越薄越好”,关键是散热结构
在铸造、机修、厨房后场、锅炉房等高温岗位中,工装的散热性能比透气性更重要。很多采购误以为“薄布料=凉快”,其实错误。真正能降低体感温度的,是科学的散热结构和热量转移设计。
一、腋下散热系统决定体表温度
人体排汗量最大的区域是腋下,工装若在此处采用网眼拼接或激光冲孔,散热效率可提升30%以上,同时不影响整体强度。采购应检查拼接布的耐撕裂等级≥15N。
二、后背“风道结构”是高端工装的标志
高温工装常采用后背立体褶皱+内置透气槽的结构。这种小风道设计能形成空气对流,让体感温度下降2~4℃。
三、浅色布+抗紫外整理是标配
深色吸热多,浅灰、湖蓝、米色都是优选。若岗位存在强光,采购应要求UPF>40的抗紫外整理布。
四、缝线热量积聚问题不可忽视
粗线或过密针距会形成“热量集中区”,穿久了明显更热。针距控制在9~11针/英寸更合适。
上一篇: 采购耐磨工装时不能忽视的“摩擦系数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