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工作服面料的吸湿快干毛细传导机制

毛细传导的科学原理

MOISTURE WICKING TECHNOLOGY

高温作业环境下,人体每小时可产生200-500ml汗液。传统棉质面料依靠物理吸附,而现代功能纤维通过改变截面几何形状,创建高效的液体传输通道。

异形截面纤维的毛细效应

十字形、Y形、多边形截面纤维表面积比圆形纤维增加40-60%,形成大量微细沟槽。这些沟槽的直径控制在1-5微米,正好符合毛细管原理的最佳范围。液体在毛细力作用下快速沿纤维表面传导,传输速度比传统纤维提升3-5倍。

1-5μm
最佳毛细管直径
3-5倍
传输速度提升
60%
表面积增加

分层传导结构设计

内层采用细旦亲水纤维快速吸收汗液,中层使用导湿纤维横向传导扩散,外层配置疏水纤维加速蒸发。三层结构的湿度梯度分布为:内层相对湿度85-90%,中层60-70%,外层40-50%。这种梯度设计确保汗液单向传输,避免回流。

?? 纺丝工艺的技术创新

通过调节纺丝液浓度和拉伸倍数,精确控制纤维内部孔隙率。最佳孔隙率为15-25%,过高影响强度,过低影响吸湿性能。海岛纤维技术能创造出直径仅0.1微米的超细纤维,大幅提升毛细传导效率。

快干性能的量化评估

采用芯吸高度测试和蒸发速率测试评估面料性能。优质快干面料的芯吸高度应达到10cm以上,蒸发速率大于0.5g/h。在35℃、65%RH环境下,从完全湿润到表面干燥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。

科学的吸湿快干设计让工作服成为人体的"第二层皮肤"
为夏季高强度作业提供持续的干爽舒适体验

产品相册/订购流程

咨询电话:0411-87573851    添加微信咨询

地址:大连保税区中轻大厦8号楼 查看地图